2020年11月11日上午,上海外国语大学beat365手机版官方网站2020年秋季学期“课程思政”公开课——高级法语I在松江校区3250教室顺利举办,本次公开课的主题内容是“寻农民发展之路,探古今时代变迁”。本次公开课主讲人为beat365手机版官方网站刘莹莹老师。此外,beat365手机版官方网站曹帅老师也出席观摩。
“高级法语”是beat365手机版官方网站大三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课程目标旨在扩充学生的法语语言知识,增强综合运用语言的技能,提高口笔语连贯表达的能力及准确性。课程使用《法语课本》第五册(束景哲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将课文主题、知识更新需要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在课后注重引导学生,围绕启发性的问题,浏览法语权威网站,阅读相关中法书籍资料、收听法语原文广播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本次思政课是课本内容的一次延伸,是“高级法语I”课程的第三课Le Malheur de Jacques Bonhomme (《农民雅克的不幸》)的衍生课程。在本次课程中,学生立足课程内容,对现实中各个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农民生活进行发散思考并广泛收集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进行自主学习、分析思考以及小组讨论,进行小组合作,最后在课堂呈现学习成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深入分析各个历史时期农民生活的不同苦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杰出成果和农民生活水平改善成效有所了解,能够更加坚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提升文化自信;同时,了解劳动人民的生活场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同理心,使学生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四有”青年。
在这次课堂展示中,同学们以三到四人的小组为单位,依托不同的文学艺术作品来呈现不同时期的乡村风貌和农民生活。如第一组同学选择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挑选其中几个突出片段,从婚丧习俗、收入情况、精神生活等多个方面展示了山东农民的生活现状,极大地拓展了同学们的视野,同时也引发了同学们的共情与思考;第二组则通过诗与画回溯中国历史,重现了唐朝农民的日常;第四组同学以路遥的经典作品《平凡的世界》为切入点,通过书中主人公们人生的起伏映射当时农民的无奈与困苦,同学为展现人物关系所创作的简笔画令人捧腹,同时也让同学们更深刻地体会到该时期农民生活的不易;第五组则将视线投向海外,以西方油画为载体呈现法国农民生活的一组,选取著名农民题材绘画作品、米勒的《拾穗者》,以画面背景中模糊的马背上的人为切入点,追溯该时期法国农民受压迫的苦难记忆。另外,还有聚焦中国近代农民教育问题和“美丽乡村”战略等主题的同学们,都从独特角度诠释了自己对于农民与农村生活的认识与思考。
刘莹莹老师在每组展示结束后发表精彩点评,以自己的学识与经历进一步丰富同学们的展示,并将这些拓展内容同课文本身联系起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涵。
学生课后感言:
周三的思政课上,同学们从感兴趣的文学作品出发,分析了不同时代农民的生活状况。以我们小组分享的《平凡的世界》为例,该作品展现了中国70年代到80年代社会各阶层普通人在大时代背景下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虽然时代不同,书中的种种情节还是能引起共鸣与反思,大家的分享令我受益匪浅。
--2018级法语专业王伊立
农民历来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最基础的推动作用,从农民生活及地位的变化中,我们能深刻体会到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这节课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各个时期关于农民的文学作品,同样也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农民在历史征途中每一步的艰辛与苦难。现今,随着农民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各种助农惠民政策的发展,中国农民一定会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2018级法语专业谢康妮
在这堂意义非凡的思政课上,我们通过了解和剖析不同的文艺作品,得以一窥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农民阶层的生存状况。农民的福祉不仅仅与该时代的生产力水平息息相关,更是依赖于该时期政府的有力领导。如今“美丽乡村”的建设计划不断推进,如何兼顾农民的物质需求和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是我们这个时代值得思考的问题。
--2018级法语专业王蕴宜
图、文:谢康妮、杨晨瑶、吴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