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上海外国语大学beat365手机版官方网站举办了“互动·价值·凝思——线上法兰西文艺沙龙系列活动暨研究生学术训练营”第二期学术讲座。本期活动的主讲人菲利普·杰奎琳先生(Philippe Cinquini)以“想象博物馆”为主题,带领学生们领略安德烈·马尔罗的艺术思想与法国文化魅力。
首先,杰奎琳先生对马尔罗及其作品进行了介绍。
安德烈·马尔罗(André Malraux)于1935年
摄影:吉泽尔·弗伦德(Giselle Freund)
安德烈·马尔罗(André Malraux)1901年出生于巴黎,是法国二十世纪著名作家、冒险家、政治家、学者。他的一生中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西班牙战争以及殖民战争,并曾担任戴高乐政府的文化部部长。
马尔罗的小说作品《人的境遇》(La Condition humaine),又译作《人的状况》或《人的命运》,于1933年获得龚古尔文学奖。在艺术领域,马尔罗被视为“艺术的作家”,而不是“艺术的历史学家”。1959至1969年,马尔罗担任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首任文化部部长。他主张“文化的大众化”(démocratisation de la culture),即让法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们了解、接触到法国和全人类的重要艺术作品,让文化遗产能够拥有最广泛的受众,同时鼓励艺术创作,弘扬创作精神。
《想象博物馆》(Le Musée Imaginaire)是马尔罗《艺术心理学》(Psychologie de l’art)全书中的第三册,于1965年单独出版。此书汇集了马尔罗关于艺术的全部思想,堪称法国文化思想的归纳和精华。杰奎琳先生以“觉醒、解放、变形”三个主题为切入点,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该书的内容。
01
首先,《想象博物馆》(Le Musée Imaginaire)是一种意识的觉醒(prise de conscience)。
我们在接触艺术作品时,艺术博物馆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卢浮宫始建于1204年,原是法国封建时代的王宫。法国大革命成功之际,制宪委员会决定建立一个“共和国艺术中心博物馆”。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向公众展示国王的藏品和从移民、教会手中获得的艺术品。由此可见,法国的博物馆传统是“革命性的”。
卢浮宫虽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却也仍然无法收藏世界上所有的艺术品。对马尔罗来说,在我们这个时代,摄影可以将整个世界从史前时代以来的艺术汇集在一起。
02
其次,《想象博物馆》(Le Musée Imaginaire)是对传统观念的解放(libération)。
马尔罗认为,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平等的。无论是卢浮宫中的《蒙娜丽莎》(La Joconde),还是北美印第安人的克奇那人偶(Poupée Kechina),都有着同等的美学价值。“想象博物馆”打破了艺术品的界限,颠覆了地中海地区美学的统治地位。
马尔罗提出,艺术作品之间可以进行比较。若是将两个不同类型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人们就可以通过观察,发现二者间的异同,进而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所传递的价值。比如,想要理解一座希腊雕塑,相比于将其同数十座希腊雕塑进行对比,反倒是将其与一座埃及雕塑进行对比会让人感受更加深刻。
此外,他在书中提出了其个人对艺术特有的时间观:即现在的艺术作品帮助我们理解了过去的艺术,而非相反情况。在艺术世界中不存在时间的先后概念,所有的美是共存的。
03
最后,《想象博物馆》(Le Musée Imaginaire)也是一种艺术的变形(métamorphose)。
安德烈认为,无论是艺术形式还是艺术风格,都不会因为时间的消逝而消失。艺术变形赋予了艺术不朽性,使艺术作品成为了一种生命形式,这座“想象博物馆”也由此生机勃勃。
“罗马式的十字架不会被同时代人认为是一件雕塑作品,契马布埃的《圣母》也不会被同时代人看做是一幅画,甚至菲迪亚斯的《雅典娜》最初也不是一尊雕像。”[1]
在杰奎琳先生声情并茂的演说下,同学们有所感悟:如今,我们愿意花时间欣赏的艺术作品,并不是一个个冰冷的物件,而是我们的朋友,向我们诉说着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我们为之动容,或悲或喜,从中感受着艺术的魅力,乃至时代的变迁。马尔罗的丰富想象使这本书成为了一座名副其实的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1] 《无墙的博物馆》,李瑞华,袁楠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页
最后,杰奎琳强调,我们应该将马尔罗的“想象博物馆”运用到生活中,比如模拟策划一场艺术展览,以培养自己对艺术的理解与爱好。
在本场讲座中,同学们通过马尔罗的“想象博物馆”对法国的文化艺术有了更多、更深层次的了解,也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更加关注艺术。讲座结束后,同学们表示收获颇多,并期待下一场法兰西文艺沙龙活动。
文案 / 赵沐祺 张铭鑫 李东玥 冯璐
审核 / 王蓓丽 孙羽婷 胡雅欣
排版 / 李在遥